网站首页 >> 媒体发声 >> 正文
《宁夏日报》: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
发布时间:2024-09-09     作者:   点击量:   分享到:

9月7日,《宁夏日报》刊发学院范建刚、付成程文章:《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》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szb.nxrb.cn/nxrb/pc/con/202409/07/content_133134.html

原文如下:

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,它如同一条主线,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。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栋梁,对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,对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深远意义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网络显著地塑造着社会行为,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,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。一方面,网络的发展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,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;另一方面,网络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,也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更加复杂。由此,应更加注重网络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,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。

提升教育主客体素养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过程要紧密围绕国家认同的主流话语、国家意识形态的巩固以及中国精神的弘扬等核心目标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爱国主义教育团队需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、崇高的职业道德风范,以及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。高校思政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、道德素养及专业素养,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创新与实践的深化。在网络时代,大学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,其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,融合了文字、图像、声音乃至可视化叙事等多种手段。在此背景下,应迅速提升大学生接受新知识、提升新技能的能力,助其由客体向主体转化,实现“客体主体化”的转变。

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高校持续深化党情国情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完善,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联动,构建起了更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。在此背景下,高校可有效整合网络资源,创新性运用网络平台,以新颖视角解读国情,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鲜活。同时,在网络时代背景下,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关联社会发展新态势,通过引入广为人知的爱国主义案例作为理论支撑,实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。因此,教育者不仅要掌握网络技能,更要善于发掘网络的积极作用,美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,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。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,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,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,同时汲取革命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,以此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,坚决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与极端主义的侵扰。此外,还需紧密融合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,广泛传播当代杰出人物的卓越事迹与高尚精神,点燃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,激励他们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。

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载体。高校可通过课堂教学、社会实践、第二课堂、红色文化、仪式礼仪、网络平台、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的形式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在课堂教学中,应致力于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,巧妙运用网络媒体的直观性和数字化特点,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与优化,以此推动教学效果显著提升。在社会实践层面,可通过实地或者虚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博物馆及革命纪念馆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在第二课堂活动中,可利用社交媒体如微信群、微博等,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,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与融合,激发传播爱国主义思想。同时,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,如红色歌曲、影视作品及旅游景点,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。在仪式礼仪方面,可紧抓那些对大学生而言充满仪式感和纪念意义的节日时点,创新开发富含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且独具特色的活动形式,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,使节日庆典成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工具。此外,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“学习强国”等,便捷地向大学生推送和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,利用技术手段让大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、国情、党情。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上,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其优势,运用AR、VR等现代科技手段,创造性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,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VR技术的融合模式,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。

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。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方位环境,对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学尤为关键。这需要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三方面紧密协作、同频共振,共同为大学生打造一片精神净土,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。高校作为此项工作的核心阵地,应充分发掘网络资源潜力,塑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态。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,高校应积极举办紧贴网络时代脉搏的教学活动,创新教学模式,并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微型互动平台等。这些平台不仅能够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,优化信息传播渠道,使媒体矩阵更加高效、和谐,从而在网络空间内营造出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教育风尚,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,增强爱国情感。家庭教育则要联动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。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父母就要以身示范,起到榜样作用。社会层面则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,掀起爱国主义风尚,并加强网络监管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,优化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。

(作者单位: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〈伟德国际官网登录入口〉,伟德国际1946官网)